在巴黎奧運會上獲得奧運獎牌的運動員,得到的其實是一塊埃菲爾鐵塔的舊建材?
在2024年2月,巴黎奧運會主辦方公布了珠寶商Chaumet設計的奧運獎牌,我們可以看到,奧運會和殘奧會的獎牌中間鑲嵌著一個六邊形鐵塊,這塊重18克的鐵可不是普通的鐵,而是真實的埃菲爾鐵塔的舊建材。
中間的六邊形便是一小塊埃菲爾鐵塔的殘骸。
自19世紀80年代修建以來,埃菲爾鐵塔的鐵質框架經過了多次整修,而其中就有一部分鐵塊被取了下來。據說這些廢料一直被埃菲爾鐵塔運營公司保存在一個秘密倉庫中,而如今,它被制成了5084枚獎牌……
舊建材變成了奧運獎牌,聽起來是挺新鮮的。事實上,很多人應該已經知道,奧運金牌不是純金做成的。上一次純金的奧運金牌出現于100多年前的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,后來就不再有了,不過如今國際奧委會規(guī)定,金牌必須含有550克優(yōu)質銀和6克黃金。
有一個黃金經紀人曾在2012年寫道,如果要制作一枚400克的純金獎牌,按當時(2012年)的金價需要花費約25000美元,主辦方在獎牌上就要花掉5000萬美元。
這塊斯德哥爾摩奧運會的金牌是純金的。
然而,如今隨著奧運會對于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目標追求,各屆主辦方在獎牌上“玩”出了新花樣。而一塊奧運獎牌所代表的意義,可能也不只是“金”這么簡單。
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獎牌便包含了各種可回收的材料。掛獎牌的絲帶是由回收的舊塑料瓶制成的,造銀牌的材料,則是舊汽車零件、X光片和碎鏡子。而巴西造幣廠當時還將自家工廠的廢銅材料做成了銅牌。
獎牌、絲帶和木盒均包含可回收材料。
另外,存放獎牌的木頭盒子的木材,也來自巴西的可持續(xù)森林,這種森林通過可持續(xù)的方式來管理,讓森林免于被砍伐殆盡的命運,同時允許更多的野生動物在其中生活。
而在東京奧運會中,主辦方則采用了“垃圾煉金”法,將日本居民們提供的電子“垃圾”做成了獎牌。BBC報道中提到,截至2018年,主辦方已經收到了公眾捐贈的400多萬臺舊手機,3萬噸小型電子設備。
而為了滿足奧組委對于奧運獎牌的要求,人們可以從電子垃圾中提取貴金屬,比如從35~40臺手機中提取1克黃金。人們將這種做法稱為“城市采礦”,在成千上萬噸的電子垃圾中,主辦方需要從中提取30千克黃金、4100千克白銀和2700千克銅。
這也許能夠提升人們對于回收電子垃圾的意識。目前,電子垃圾已經變成了世界上數量增長最快的垃圾,甚至到了“電子垃圾海嘯”的地步,全世界的舊家電、舊屏幕和舊儀器已經成為了上億噸的垃圾,而被回收利用的電子產品可能只有20%。
電子垃圾問題亟須解決,若沒有科學的回收利用,將會污染環(huán)境,危害人體健康。
事實上,2010年的溫哥華冬奧會也將少量的電子元件垃圾納入了獎牌,不過回收量較小,僅有1%左右。
“拼垃圾”大賽也延續(xù)到了今年,巴黎奧運會的觀眾座椅也是由可再生塑料構成的,它們的原型其實是當地的垃圾箱,以及垃圾箱里數百萬個水瓶蓋,而巴黎奧運會領獎臺則是由回收的塑料食品容器制成。因此,當你在觀看今年舉辦的精彩運動盛會的過程中,別忘了注意一下這些小的基礎設施。
值得你關注的還有殘奧會的獎牌。殘奧會的獎牌從1976年因斯布魯克冬奧會開始便有了盲文的設計,而在里約奧運會上,人們則將獎牌變成了“撥浪鼓”,在搖晃時會發(fā)出“嘎嘎”的聲音,金牌發(fā)出的嘎嘎聲最響,銅牌發(fā)出的聲音最輕,這樣,視障人士只要搖一搖就知道是什么獎牌了。
北京冬殘奧會的圓環(huán)最外側刻有盲文。
奧運會不僅是盛大的運動賽事,但其中還有許多值得注意的細節(jié),精彩的運動之外,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和社會機構的配合也十分有趣。
運營機構:鄂爾多斯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會
Email:ordoswh123@163.com 服務電話:0477-8394929